当自贸区创新,如何提升蚌埠产业园区招商引资?
| 招商引资政策 |2025-08-06
内容概要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通过原创性改革举措,显著增强招商引资效能,核心在于优化招商政策框架与强化产业扶持机制。该片区依托长三角区域资质互认与"珠事好办"政务服务品牌,实现一网通办便利化,降低企业准入壁垒;同时,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为跨境贸易提供全要素支撑,推动产业政策精准对接高新技术产业需求。
建议投资者优先关注自贸区创新试点,以加速融入区域产业链协同网络。
此外,联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营商环境示范标杆,不仅提升产业园区吸引力,还为后续引资策略深化奠定基础,确保政策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增长动能。
自贸区创新引资策略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作为区域开放的核心引擎,其招商引资策略正经历深刻变革,通过系统性、原创性的制度设计显著提升引资效能。片区精准聚焦产业政策导向,深度对接区域产业链图谱,制定极具竞争力的招商政策组合包,特别注重对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的靶向吸引。通过构建"负面清单+普惠支持"的双轨机制,在严格市场准入的同时,对符合片区战略定位的项目提供从落地到运营的全周期产业扶持,涵盖财税优惠、用地保障、人才引进及研发补贴等关键要素。同时,依托首创的"珠事好办"政务服务品牌,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幅压缩审批时限,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显著优化了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为市场主体营造了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生态,有力驱动了引资质量与规模的同步跃升。
长三角一网通办优化
蚌埠片区深刻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将深化“一网通办”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区域协同竞争力的关键抓手。依托安徽省“皖事通办”平台与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深度互联互通,片区全力打造“珠事好办”政务服务品牌升级版,实现了高频涉企服务事项的长三角区域资质互认与“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就近能办”。此项制度创新显著降低了企业在长三角区域内跨省市投资经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解决了以往市场主体在异地办理审批、许可、认证等事项时面临的“多地跑”、“折返跑”难题。高效的政务服务生态,直接转化为片区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优势,使招商政策中承诺的便捷服务得以高效落地。这种基于数字赋能的区域协同服务模式,为落地企业提供了贯穿全生命周期的便利化支持,是片区最具吸引力的产业扶持措施之一,有力支撑了以高端装备制造、硅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当地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所需的高效政务环境,为精准化、特色化的产业政策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服务基础。
知识产权保护转化
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将知识产权保护转化视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引擎,着力构建覆盖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的制度体系。通过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快速通道与一站式服务平台,片区有效破解了技术成果“沉睡”难题,显著提升了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一方面,强化司法保护与行政协同,严厉打击侵权行为,营造尊重创新的法治环境;另一方面,创新推出专利导航与质押融资等专项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深度参与,加速高价值专利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这种对知识产权的强保护与高效转化机制,直接增强了片区对技术密集型项目的磁吸效应,成为优化招商引资环境、落实精准招商政策的重要砝码。片区特别聚焦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等当地优势产业,配套专项产业扶持资金与税收优惠,推动形成“研发-保护-转化-产业化”的良性循环,使得完善的产业政策与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障共同构成吸引高端产业项目落地的“双保险”,极大提升了区域投资吸引力。
